第三百五十八章 发展中的阳翟_重生东汉末年
精书小说网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发展中的阳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五十八章 发展中的阳翟

  京中事情处理完之后,郭斌带着关张二人往景室山跑了一趟,次日便带着华佗的弟子樊阿回了京师。待得修整了一夜后,郭斌一行便踏上了南返颍川之路,五十余挂甲的精锐骑兵前后分散开来,护送着刘陶的灵柩缓缓南行,一路上很是闹出了不小的声势。

  众人除了樊阿之外,皆身穿阳翟县独具特色的制式军服,并依照郭斌的吩咐,在腰间扎了一条白色的麻布条。即便是中原地区,马匹的数量也少得可怜,战马更是毫无疑问的极贵重的奢侈品。一路上众人只见这一行人个个骑着高大魁伟,膘肥体壮的战马,身穿才流行不久却显然是极贵重的毛呢所制的阳翟军服,马屁股上挂着钢盾,人人背上背着长枪,腰间挂着环首刀,自然只有惊叹让行的。

  不要说这五十个久经战阵的精锐骑兵所散发出来的慑人杀气了,便单单是这一身行头便是上万钱都打不住。郭斌带着阳翟士兵南征北战,这一身军服也是传遍了中原各地,有的老百姓识得这身军服的,甚至在路旁焚香行礼。

  为了保证刘陶的尸身不会变腐烂,郭斌只得吩咐郭全往运送灵柩的马车之中多放装满了冰块的木桶,南下的一路上也是催马疾行,却也在第八日上,方抵达了颍川。所谓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郭斌带着一众护卫将刘陶的灵柩一直送到了颖阴城外刘家的庄园。

  待在颖阴将刘陶下葬后,郭斌众人方奉着刘陶入狱时所穿的那件衣服,重新北上返回阳翟县。北上京师之时,郭斌早便与戏志才等人商量过,对刘陶要立祠供奉。因此,阳翟的情况便与颖阴县截然不同,当一行人抵达阳翟城外之时,却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阳翟城外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以赵云为首,戏志才、荀彧、徐庶、陈到均在场,便是一直忙于教书育人的司马徽,也站在队伍之中。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群穿着合身的阳翟制式军装的精致的少年,他们都是阳翟县学之中已经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学子,今日被提前组织起来迎接刘陶的衣冠。

  在他们身后的,是身着各式各样服饰的阳翟县中的老百姓与商人。这些人虽衣着各异,形制也自不同,却均是整洁而干练,大多是以麻布模仿的阳翟县制式军服。随着阳翟县中军人待遇的提高、军人荣誉感的培养,以及郭斌有意的宣传引导,军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原本所谓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老观点,如今也在逐步扭转之中。更有甚者,许多家中有适龄女子的家庭,也多考虑现役的军人作乘龙快婿。

  原因无他,盖因军人是实打实的铁饭碗,平日里的福利待遇那自是没话说了,便是死在了战场上,郭斌对其家中的抚恤也是优厚的吓人。当初在塞外三城抵抗鲜卑大单于的战争,是郭斌麾下士兵死伤人数最众的一次,虽是大胜,在冷兵器时代己方也免不了有不小的伤亡。对这些伤亡的士兵,其家中非但会有此次战役结束后分润的战利品,还有一笔数量极大的抵用券分发下来。

  除此之外,其父母子女的赡养也将由郭斌负责,每月有相应数量的抵用券分发到其手中,以支撑其基本生活。但凡有子女的,非但能免费送到伏龙山庄学堂之中接受更系统而精细的教育,待毕业后更可自由选择继续到阳翟县学高年级之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个别极杰出的,甚至有接受司马徽亲自教导的机会。待他们毕业之后,还会分配工作,当然这分配工作的事情是由掌管组织人事的荀彧具体负责的。

  伏龙山庄是郭斌最初创业的所在地,也是他提出力学三定律,将后世的地理学、物理学等知识带到这个时空来的起点。很多经过司马徽等人通过郭斌当初所提知识,推论、研究出来的新的理论,最先要经过伏龙山庄学堂的教师们的考验。因为这些教师是教研一体的,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最早一批受到过郭斌亲自教导的学子,他们对后世物理学、地理学等新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在这东汉末年是毫无疑问的天下第一。

  毫无疑问,伏龙山庄学堂的教学工作较之阳翟县学更为细致,也愈加深奥。当然,此处的师资力量和对新的科学理论的追求,阳翟县学之中是难以望其项背的。若说阳翟县学中施行的是普适性的义务教育,是培养新公民的地方,伏龙山庄学堂则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所在。原本小小的伏龙山庄,经过一再扩建,其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俨然一个不小的城郭。庄中也建起了贮藏书籍的图书馆,其中的藏书较之阳翟县立图书馆更加丰富,甚至郭斌当初亲手编写的第一套教材,也被放在了这里进行保护。

  阳翟县与伏龙山庄的人员与物资的流动速度,也是快得吓人。那条从伏龙山庄出发,经过郭家庄,直通往阳翟县城的公路几经拓宽,甚至有了定时往返于两地之间的马车,以供人员的流通。这几乎便有了后世公共汽车的意思。

  因此,可以说只要是能够进入伏龙山庄学堂就学的儿童,基本上便确定会成为未来阳翟县中的上层精英人士,将烈士们的子嗣送到这里来学习,也算是郭斌对他们的一点补偿吧,毕竟他们都是为郭斌效死的生死兄弟。

  正是因为对军人与军属的一系列优厚待遇,如今军人在阳翟县乃至整个颍川郡中的地位自然也是飙升,显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这服饰的影响便极为明显。人们处处模仿军人:原本有钱人家子弟穿的长袍大袖,换成了修身挺直的新式军装;原本休闲舒适的木屐,换成了镶嵌了铁质后跟的革靴;就连豪门子弟的娱乐方式,也从斗鸡走狗变成了跑马踏鞠。颍川郡中武风之盛,便是放眼天下都是凤毛麟角。

  自然,这一情况的产生除了颍川郡中军人地位的提高,塞外三城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深远。随着两地交流的日益加深,塞外的皮毛制品大量流入颍川,其直接结果便是颍川郡中的毛呢价格大幅度缩水,许多寻常人家虽没有雇佣专业裁缝定制衣服的条件,却也能在阳翟服饰所开的店铺中买到采用了工业流水生产方式制成的较为廉价的成衣。在这种影响下,颍川郡中便是最拮据的家庭自己裁剪的衣服,也渐渐向着军服靠拢。

  另外,随着塞外的牛羊马匹的大量涌入,颍川郡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阳翟县,无论是耕地还是工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畜力。在交通和出行方式上,人们从人挑肩扛、下地行走,演变为贫者乘“公交”,一般家庭乘牛车,富者坐马车,豪门子弟则以骑乘骏马为乐。

  饮食方面,由于黄油、奶酪、乃至孜然的引入和逐渐普及,使得人们的口味发生了极大改变,而大量被风干的牛、羊、马肉的流入,则改变了颍川郡、尤其是阳翟县中老百姓的营养搭配比例。在如今遍地工厂的阳翟县中,一个普通的家庭每月吃个三五次肉的情况,实属正常。这在极大缓解了粟米供应压力的同时,也使得颍川郡中百姓的饮食更加多样化,而肉食的普及也毫无疑问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由于颍川郡守府对儿童的重视,无论是伏龙山庄学堂还是阳翟县学,每天都会给所有学子无偿提供一杯牛奶或羊奶供应,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根本上的提高,阳翟县中的青少年身高状况较之两年前也有了质的提高。许多有条件的豪门大户,也多在其族学之中效仿伏龙山庄的做法,开始给族中子弟供应奶制品。

  当然,阳翟县中肉类食品的来源除了塞外三城一条路外,还有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功劳。如今的阳翟县中,各家各户都在院子中养了数量不等的家禽,鸡、鸭、鹅这样的飞禽自然少不了,有条件、有积累的家庭甚至开始养殖生猪。庭院经济的推广,不仅提高了阳翟县中肉类和蛋类的供应数量,也为小门小户的居民找到了一条新的收入来源。为此,徐庶还特意在各个市中开辟出一个专门用于禽蛋、肉类交易的场所,以供有需要的家庭前来售卖家中剩余的禽蛋肉食。

  天下间,只要是有钱赚的买卖就不愁没有人做,在颍川郡政府大力扶植工商业发展的大形势下,各种小规模的工商业者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来。阳翟县街头出现了挑着扁担售卖熟食的小贩,他们将自家产出的鸡、鸭、鹅、乃至猪肉或是卤制,或是风干,去城中贩卖,赚点儿零花钱;也有了挨家挨户上门求购鸡、鸭、禽蛋的商人,他们多是有点商业头脑的普通民众,将收购来的家禽、肉类、蛋类带到市场中贩售,以此为生。阳翟县中肉类、禽类、蛋类的生产和贩售,已经隐隐然形成了规模不大的流通市场。

  连年的灾害与席卷中原大地的黄巾之乱,似乎并没有对阳翟县造成什么影响,如今的阳翟县小工商业蓬勃发展,极大地活跃了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顶点m.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ingshu9.com。精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jing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