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_两世花
精书小说网 > 两世花 > 第53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章

  孤有说要把你送去魏了吗?”

  孙登没说话,却哭得更凄惨了。

  我疑惑地看着孙权,孙权将手中书信给我看。

  是曹丕写来的。信中说他的军队已至濡须、南郡。倘若将孙登送给他们,他们就立即班师。

  “好文采。”我将书信合上,淡淡说道。

  孙权哼了一声,对孙登说:“你听听你影娘娘是怎么说的。”

  “这种东西,裱起来当字画看还行,至于里面的内容,大可不理,”我将书信扣在桌上,走向孙登,拂着他的肩,轻柔了语气说,“傻孩子,怎么可能送你去。”

  他哭声小了些,抬起头来,一双眼睛惨淡地看着我。

  “可他们都说,我应该去……我若去了,就不会和魏开战了……我们打不过魏……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害了东吴……”他抽噎着说。

  “胡说八道!”孙权怒吼起来,“你告诉孤,‘他们’都是指谁?告诉孤,孤把他们舌头都切下来!”

  “你父亲怎会是那样狠心的人!”我也忍不住,加重了语气说道。

  孙登抬起头来,一双带泪的眼睛哀怨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孙权,然后竟在脸上浮出一个惨淡的笑。

  “他不狠心吗?他不狠心又为什么把我母亲送去吴?”他凄惨地问道。

  我惊讶地转过头看孙权,他铁青着一张脸,不说话。

  “你母亲不是在建业吗?”我讶然问孙登。迁都武昌时间并没多久,孙家的女眷还都留在建业。我也理所当然认为,徐夫人还留在建业。

  “她犯了过错,孤就将她废去吴了。”孙权冷冷说道。

  我吸了口气,却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也想去吴,他却不让我去……”孙登低声说。

  “傻瓜,”我拥过了他的肩,安慰道,“你是吴的王太子,怎么能随便离开吴王呢?你母亲可能只是一时和你父亲有了什么误会。以后误会消除了,她就会回来的。”

  孙权哼了一声想说什么,我急忙用眼睛制止了他。

  “你骗我。”孙登坚决地说,“我知道不是你说的那样。”

  “别总说让你父亲为难的话,好吗?”我加重了语气,不悦道。

  他又一次惨淡地笑起来。

  “父亲很为难吗?“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孙权,边流泪边笑,“如果父亲为难,就把我送去魏吧……我去了魏……父亲就不为难了……虑弟比我适合当王太子……”

  “你还在胡说!”孙权又一次吼起来。我急忙拉过孙登,一边把他拖出屋一边对他说:

  “别多想了。你父亲肯定是不会把你送去魏的。你是他的儿子,他即使不做这个王了,也要保全你的。”

  好不容易哄完了他,我回到屋里,看见孙权正拿着那封书信发呆。

  “是否在犹豫?”我轻声问道。

  “不,”他坚决地摇头,“如果将太子送给魏,孤以后又将以何面目面对天下?”

  停了停他又说:“说起来,孤还是有私心。即使决定了不送登儿入魏,孤也是为了自己。——孤是否不配做一个父亲?”

  我迟疑了一下,然后拉过他的手,从他手上扯过那封信,随手扔在地上。然后柔声对他说:

  “——至少你是在保护他。”

  十一月,吴军与魏军开战了。

  战争一开始惨烈异常。曹丕亲自领军南下,兵分数路与吴军隔江而战。接二连三的战报传入武昌,死伤名单不计其数。甚至身经百战勇武如天神的濡须督周泰,也在一开始的战斗中受了重伤。代替他的将领朱桓领着五千兵,竟生生在濡须与曹仁的军队对峙了一月有余。

  所幸在最关键的时刻,陆逊的兵马及时赶回了。他的来到无疑给战斗中的军队打了一支强心针,不久,魏军撤退了。

  尽管这一次危机是化解过去,但东吴却彻底地得罪了曹魏。后来孙权与曹丕还勉强地通过几次书信,然后便再无往来了。

  在魏军刚退没多久的一天,孙权心事重重地走进屋,转了两圈,然后对我说:

  “孤打算与蜀议和。”

  “这是好事。”我点点头。

  “可是孤还有一事想不通。”

  “是什么事?”

  “如果派人通蜀,应当前往白帝城,还是成都?”

  我迟疑了一会,随即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我抬头看他,他正皱着眉头,说:

  “他们都说,刘备不敢回成都。而诸葛亮不敢去白帝城。他们还说刘备命不久矣。如果要议和,是不是应该找诸葛亮更好?”

  我淡淡一笑:“或许他们说的是真的。但我相信他们二人总不至于一直这样。总有一天,刘备会在死亡前明白过来。”

  他点点头,说:“孤将遣使至白帝。”

  十二月,蜀的使者宗玮来到武昌。

  宗玮是一个沉着而得体的男子。在武昌,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应有的和善与矜持。在他与孙权友好而互敬的洽谈中,人们仿佛可以听见吴蜀之间那块坚冰融化的声音。

  他带着孙权的承诺回白帝。临行前,我找了个机会,走近他,用只有我们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问他:

  “皇叔是否不敢回成都?”

  他惊讶地看了看我,然后回过头,说:“这并不是夫人能过问的事情。”

  我不依不饶,又问:“大人是否认为诸葛丞相更似一个君王?”

  他这一次回答了我,他说:“正因为他更似一个君王,所以他已经没必要去成为一个君王。”

  我笑起来。他看了看我,又说:

  “夫人可能不记得我了。当年夫人对皇上说丞相将不久为人臣时,在下也正好在场。”

  我看看他,含笑道:“要算帐么?”

  他摇摇头,说:“都过去了。”

  我沉默不语,只听见风吹得头顶上那一面旗帜哗哗作响。

  是啊,都过去了。

  如果当年刘备不是那样想的,那么我说什么都没有用。

  如果诸葛亮真是那样想的,那么刘备怎样防备都没有用。

  时间是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只有很久很久以后,当流沙被河水淘尽时,人们才能看见历史原本的真相。

  从入春开始,东吴的兵马开始陆续汇集武昌。

  二月,陆逊也回到了武昌。

  我始终没见过他。他们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般。我每天只是安坐在房间,坐在那一扇扇他无法推开的门背后,不去见人,不问外事,任时间一点一点地流去。

  我并非享受寂寞,只是无法想象与他再次相见时的情形。

  与其相见,不如怀念。

  我就这样隐居了几个月。即使到了四月,刘备的死讯连同在白帝托孤诸葛亮的消息传来,也无法给我走出这扇门的勇气。

  然而安静得太久,心里开始有隐隐的不安。仿佛有过一个太长、太黑的梦魇,又完全无法想起一点来。

  有时会问自己,是否忘记了什么?

  直到有天晚上,我从噩梦中惊醒。颓然坐在榻上,冷汗潺潺流遍我全身。那时我才发现,我果然是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梦见了孙尚香的死。

  两世花卷五咫尺三红衣女侠

  章节字数:2725更新时间:

  大半夜,我急急披衣,留了书信给孙权解释,取了雪落,然后匹马直东——

  尽管我已相信命运无法改变,但我仍希望上天能给我一个奇迹,让我能够挽救一些东西。我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我扬鞭直奔建业,昼夜兼程。赶到建业孙府时,正是华灯初上时。我纵马直奔入院,院里坐了一圈女眷,正在乘凉闲聊。我的目光在她们身上转了一圈,却未发现孙尚香的影子。

  她们认出我,正惊讶地与我打招呼,而我无暇搭理,只是迭声问:“孙尚香呢?尚香哪去了?”

  她们疑惑地看着我,有人慢吞吞地说:“你说小姐啊,黄昏时便出去了——”

  “去哪了?可知她往哪去了?”我又急急地问。

  她想了想,然后说:“好象……是往江边去了罢——”

  她还要说什么,我转身,留下那一大群目瞪口呆的人们,又飞奔出门。

  我朝江边一路狂奔,夜色渐渐垂下来。风呼啦啦地打在我脸上,我的衣衫都被吹乱了。但我不想去理,无暇去理,我一路祈祷,希望能在她做傻事之前找到她,拦住她。

  终于赶到江边,四周一片昏暗,只有月光安静地倒影在江水之上。我茫然四顾,这里空旷而安静,并不见一个人影。

  我跳下马,又四周仔细地找了一遍,仍是不见任何人。只有一条乌蓬船在河边的草丛中缓缓摇晃,我仔细看过,船上却也没有人的痕迹。

  末了我在江边蹲下,手指触到江水,瞬间又缩回来。江水冰凉柔软,感觉如女子的发。

  心里面一个什么东西瞬间坍塌了。人手脚冰凉,心中冒起蛇一样的恐惧。我在想,我终究还是来晚了。

  我跪坐在地上,颓然用手去扯那些草根,脑子里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ingshu9.com。精书小说网手机版:https://m.jingshu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